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
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
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
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
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
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
平凡媽是荒野人,而且一日荒野,一生荒野。荒野人的創辦人之一,也是平凡媽加入的親子團北三團的創始人李偉文,有一群一起老的荒野好夥伴。有一次聽到他的訪談,他提到他們這群老朋友一起出國,玩起真心話大考驗,結果⋯⋯最甜的真心話不是「我愛妳」,而是一句「妳辛苦了」~這不是先生的發現,而是太太的乞求,更有趣的是,這句真心話出來,搏得全場太太的一致認同!
這句話也深深的打中了我~聽到"我愛妳"的感動,似乎,遠遠比不上一句,「妳辛苦了」~
而我相信,不只是太太需要先生的這句"妳辛苦了",其實先生何嘗不需要太太說一句:「你辛苦了」!
於是從那天起,只要有機會,我就會很清楚的把我心裡想的「你辛苦了」,直接用嘴巴表達出來⋯⋯
同時間,我也開始常常跟自己說:「妳辛苦了」⋯⋯不管結果好或壞,不管過程難或易⋯⋯總之,妳辛苦了,妳真的辛苦了!
這四個字一出來,很多的委屈,瞬間消融。
更神奇的是,不確定是我的改變引發另一半的改變,還是時間到了生命階段的責任和壓力不同,
原本標準嚴格比較容易看到成果的不完美的另一半,也開始有了比較多的發現,
不管成果好不好,但是他的另一半都辛苦了⋯⋯
儘管,他不一定用「妳辛苦了」四個字表達他的發現。
Satir也說過,改變不是從別人開始,是從自己開始。
這幾年我也深深驗證,只要自己開始改變,這個世界,就會神奇地用祂的改變來回應妳。
所以妳也跟以前的我一樣,常常覺得委屈,而且常常委屈往肚子裡面吞嗎?
別再呑了,平凡媽陪妳,一起,我們有很多方法,可以讓委屈的負能量消失⋯⋯
甚至找到適合的方法,透過學習與練習,修整與實踐,
我們不只能巧妙的自我化解委屈,還可以,把委屈轉化成為增添親密關係柴火的正能量。
有沒有興趣,和我一起共學,一起放下委屈,創造更多的,深層生命流動的,委心和委身的臣服!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媽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實踐「Satir」,消化當下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委出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Satir 有很多工具或技巧,如冰山理論、角色帽、天氣報告、應對姿態等,媽媽可以應用這些工具來幫助自己降低委屈?
媽媽可以考慮以下不同的工具,每個工具都有不同的目的和效果:
總的來說,這些工具和技巧可以幫助媽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家庭成員,促進溝通,降低衝突,並在家庭互動中創造更加健康和融洽的環境。要使用這些工具,媽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練習,並與家人分享這些概念,以促進共同的成長和改變。
開始寫電子報之後,才發現Notion的感恩日記有多麼的強大,因為我的很多學習實踐,包括Satir,都是記錄反省和鼓勵自己在感恩日記裡🥰
關於委屈,我還有做一件事來幫助自己,那就是在感恩日記裡有這麼一個區塊,我天天在練習「零極限」,並且測量我和親密關係的溫度,記錄下來影響這個溫度的原因,通常在記錄當下,我會更容易抽離自己和情緒,也在這個過程裡練習Satir各種工具的思考和探索後,看到更多和對方互動結果的過程中,對方的角色帽、天氣報告,和對方的冰山探尋,讓自己更了解對方,再進一步的,透過精準有效的溝通,讓對方也更了解自己。
很慶幸,開始這麼記錄之後,我們彷彿又回到年輕時決定相伴的當初,重新認識彼此,更期待我們能重新再愛上50+人生後的彼此⋯⋯
EP 67 成全中不會有委屈,媽媽,妳能找出《第三條路》嗎?
EP65 當妳成為XX媽,妳就失去了自己嗎?
EP151 媽媽,妳會撒嬌嗎?一起跟很會撒嬌的作家尚瑞君學示弱的神奇魔力!
我們直接用一對一教練方式,陪伴妳走出當下困境,享受成為媽媽~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
我好討厭看使用說明書?Ai說嗨,妳的世界開始重新解構了嗎?(成長自主) 接納孩子們融入Ai的未來世界,解放自己的媽媽人生 嗨,Reader: 前面14封信,我們聽了未來,也聊了過去,是時候回到「當下」了~平凡媽能夠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,充分享受人生,享受成為媽媽的重要開關,就是這個「當下」,而這個「當下」,正被Ai嚴重地破壞著?攪亂著?創新著?重生著?迷惑著⋯⋯ 面對Ai,妳是抱著哪一種心情呢? 直視它「不太可能回頭」的未來,妳是開心?擁抱?逃避?害怕?擔心?還是㕡出去了,要與之共存亡,甚至陪著它解構妳原有的世界再重新結構它:P 平凡媽⋯⋯對Ai大部份的心情是期待和興𡚒,所以妳可以想見,我是積極的擁抱它的那一派,包括我熱愛的Notion,對我來說它原本就是神奇的Ai,而它開發的速度,也立刻加上了許多神奇的Ai功能,讓它變得更Ai化更強大。 儘管,平凡媽過去30年職場上累積的經驗和專業,有一半以上,都已經或在不久的將來,會被Ai替代掉,我被迫必須尋找新天地,創造新技能,我「應該」對Ai感到焦慮、沮喪或憤怒生氣⋯⋯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