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15 我好討厭看使用說明書?Ai說嗨,妳的世界開始重新解構?(成長自主)


我好討厭看使用說明書?Ai說嗨,妳的世界開始重新解構了嗎?(成長自主)

接納孩子們融入Ai的未來世界,解放自己的媽媽人生

嗨,Reader:

前面14封信,我們聽了未來,也聊了過去,是時候回到「當下」了~平凡媽能夠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,充分享受人生,享受成為媽媽的重要開關,就是這個「當下」,而這個「當下」,正被Ai嚴重地破壞著?攪亂著?創新著?重生著?迷惑著⋯⋯

面對Ai,妳是抱著哪一種心情呢?

直視它「不太可能回頭」的未來,妳是開心?擁抱?逃避?害怕?擔心?還是㕡出去了,要與之共存亡,甚至陪著它解構妳原有的世界再重新結構它:P

平凡媽⋯⋯對Ai大部份的心情是期待和興𡚒,所以妳可以想見,我是積極的擁抱它的那一派,包括我熱愛的Notion,對我來說它原本就是神奇的Ai,而它開發的速度,也立刻加上了許多神奇的Ai功能,讓它變得更Ai化更強大。

儘管,平凡媽過去30年職場上累積的經驗和專業,有一半以上,都已經或在不久的將來,會被Ai替代掉,我被迫必須尋找新天地,創造新技能,我「應該」對Ai感到焦慮、沮喪或憤怒生氣⋯⋯

但同時,也有許多平凡媽原本不會、不熟悉的技能,因為Ai的存在,我會了,也熟了,原本的技能,因為Ai又跳升一個新的等級和層次,比方像製課、比方像影音製作,我就玩得不亦樂乎,好想生出更多的時間來玩學Ai加值後的新工具、新方法⋯⋯

這就是Ai存在,而且不會消失,只會愈來愈融人類世界的未來⋯⋯這也是,我們孩子的未來。

它將大幅翻轉我們的工作場域、生活場域,它更將大幅翻轉,我們不得不終身學習的學習場域⋯⋯未來的世界,學習,無所不在,Ai,也將無所不在⋯⋯

面對我們自己,面對孩子學習,我們需要更深入的,不再是過去的技能、文憑、SOP,而是更多的心帶動的腦,更多的跨領域解決問題能力、更多的跨身分同理社群的心,以及更多的,跨年齡的世代交融和傳承⋯⋯

妳準備好了嗎?在妳有限的10年、20年、30年、50年、甚至70年的餘生,要用什麼態度面對Ai,或者用什麼方式與Ai共舞?!

我準備好了,要不要跟我一起~其實不用太擔心,因為媽媽是Ai的長期合作者

🧺 幫妳分攤家務的掃地機器人、洗碗機、洗衣機,還有我最愛的小美(美善品料理器)⋯⋯

🗓️ 陪妳搞定日常生活中大小行程的智能手機、手錶、智能音箱,和各式手機APP和軟體工具⋯⋯

🏸 助你養成各種生活好習慣,像是運動、節食、睡眠、閱讀⋯⋯

👨‍👩‍👧‍👦 甚至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Google和FB,都暗藏了Ai化身;

🚗 日常出遊會用到的行車記錄器、餐廳裡的送餐機器人、及至每一個出遊定點會用到讓妳方便,背後透過數據運算的各種系統,無論訂房 系統、POS系統⋯⋯都是Ai或Ai的前身~

對,就是讓妳覺得愈方便的地方,背後可能都藏了Ai,所以現在讓妳害怕的Ai,未來也會像過去一樣,因為落地應用愈來愈方便,愈來愈好用(其實現在ChatGpt已經很好用很方便),愈來愈普及,妳就會開始無感的習慣它甚至愛上它⋯⋯

想像一下,過去冰箱壞了,妳會怎麼做?

我會更吃力和辛苦的看著使用說明書,救了半天搞不定,依舊需要打電話等公司派人來維修。

前後妳可能需要摸索大半天甚至更久。

未來冰箱壞了呢?

我只需要拿起手機,甚至直接按一下冰箱上的對講機,我就能直接像跟人對話一樣,提出我的問題,請Ai告訴我,我該怎麼做?如果自己搞不定,它就直接通知公司派定維修,檢查我的行事曆,安排好維修行程。

前後妳可能只花了幾小時甚至只需要幾分鐘。

說不定,那個小叮噹(哆啦A夢)的任意門,很快的,就會在我們可「遇」見的世界出現了!

所以放下負面的心情,跟著平凡媽開始擁抱Ai吧!我來分享50歲的前和50歲以後的我,可以用Ai做什麼的一切想像,期待妳也試著啟動妳的想像,讓Ai成為妳的神隊友,提升妳已經擁有的一切,同時增加更多機會助妳成為妳最想成為的自己,而不是成為剝奪妳豐盛的過去、現在和未來的殺手。

平凡媽對Ai神隊友的想像⋯⋯

基於Ai在平凡媽50歲才爆炸噴發,50歲前的Ai應用相對有限,所以這個表格不是經驗值,是純粹用過去經驗為基礎的「想像文」:P
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
媽媽如何運用Ai解決她日常生活上所遇到的各種難題,或是創造各種價值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
解決問題方面:

  1. 資訊搜尋和解答問題:媽媽可以隨時向Ai提問,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關於食譜、旅行建議、健康資訊;或是親子教養中關於教育學習、品格教育、人際交往等問題,Ai都可以提供相關的答案和資訊。
  2. 日常任務組織:Ai可以幫助媽媽設定提醒事項、行事曆活動,以及協助她管理日常的任務和計劃。不論是平凡媽過去用的Google行事曆,或是現在用的Notion行事曆,都對忙碌多工的平凡媽,給了很多力。
  3. 創意靈感和寫作協助:如果媽媽在寫作、創作或計劃方面需要靈感,Ai可以提供主題、故事情節、詞彙選擇等建議,甚至可以幫妳寫完整個故事,或完成整份提案,妳只需要把「妳」的個人獨特元素和自我風格補強進去。
  4. 語言學習和翻譯:Ai可以幫助媽媽學習新的語言,或者協助她進行文字的翻譯工作,打破語言的界線,拓展生活和學習的邊際。
  5. 健康和生活方式建議:如果媽媽想要改善健康和生活方式,Ai可以提供養生飲食建議、運動計劃,甚至是心理健康支援,媽媽如果感到寂寞,Ai可以陪媽媽聊天,怎麼聊都不會喊累,也不會語氣不佳。

創造價值方面:

  1. 教育和學習:媽媽可以透過與Ai對話,探索不同主題的知識,學習新事物,擴展學習領域,和社會保持更多的連結和互動。
  2. 創意和藝術:Ai可以幫助媽媽找到靈感,創作文章、詩歌、畫作,甚至是編寫故事,妳只需要把「妳」的個人獨特元素和自我風格補強進去。
  3. 時間節省:透過與Ai對話,媽媽可以更快速地取得所需資訊,節省時間,專注於更重要的事情。有了Ai協助和陪伴,完成任何一個需要搜集資訊的工作,完工時間都大幅縮短了。
  4. 問題解決工具:Ai可以幫助媽媽解決各種日常難題,無論是修理家電、解決科技問題,都會快速建議合適的解決辦法。
  5. 創新思維:透過與Ai互動,媽媽可以獲得不同的觀點和想法,幫助她在工作、生活和創意領域中保持創新。如果有時間或突然覺得無聊,可以跟Ai尬聊,它不但不會覺得煩,還會給妳很多意外的驚喜。

總的來說,Ai可以成為媽媽日常生活中的智能助手,幫助她解決各種問題,提供有價值的資訊,並在學習和創造方面提供支持。只需透過對話,媽媽就能夠輕鬆地利用Ai的功能和能力。

我的Notion神隊友這樣幫我:

因為免費20次的限制,平凡媽還沒有在自己的Notion大玩特玩Ai,只是小玩過Notion Ai的摘要功能、翻譯功能如下圖,如果妳也像平凡媽一樣Notion中毒很深,建議等到之後Ai戰國風雲抵定,就可以自組一套妳自己的Ai工作流程和工作脈絡,要在Notion玩Notion Ai,還是要整合其他Ai外掛,更高度提升工作效率,平凡媽用想的,都覺得興奮哦!

EBM能量三角加碼學:

EBM用聲音陪伴妳:

EP87 EBM02》在隨遇而安中享受未知和未來的Ai媽媽溫怡玲

EP82 媽媽,妳跟上Ai浪潮了嗎?為什麼媽媽要跟著學Ai?

如果想要走捷徑,歡迎預約我的60分鐘免費諮詢,我們直接用一對一教練方式,陪伴妳走出當下困境,享受成為媽媽~

https://calendar.app.google/5Aqgn3AzHDDC4aNw8

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
Read more from 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
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 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 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 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 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 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...
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