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+後,妳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?(成長自主)
如果可以只做一件事,我只想要,用生命陪伴生命⋯⋯
嗨,Reader:
我們已經用聊天的方式聊了13個主題耶~這些主題,一如我在現實生活中走過的軌跡,都在為50+這一個哩程碑在做準備,無論妳現在跟我一樣,正跨入50歲,或者已經跨過50歲,正在享受50+的全新人生,還是,離50歲還好遠,可以擁有大把的時間,慢慢準備這一天的到來⋯⋯
為什麼要這麼慎重其事的「跨過50歲」?!某一個生命點開始就不過生日的平凡媽,其實是受到《轉變之書》的影響,每一個10歲,都有其成長的意義,在人生的各階段背負的各種角色上,也都有著不同的責任和權利義務,然而到了50歲,無論妳是媽媽、不是媽媽,妳還在雙人共舞的婚姻裡,或者已經回歸單身,妳的身心靈,都會出現明確的變化,不只是「更年期」的到來,還包括現實環境所有條件狀況的變化,像是孩子高中大學可以獨立行動了、職場快到天花板可能碰到中年危機了、親密關係磨合了2 、30年已經索然無味或正在劇烈變化中⋯⋯如果沒有做好準備,內在的轉變沒能跟上所有外在的改變,就失衡了,也可惜了,更辛苦了⋯⋯
所以,不過生日的我,面對跨過50歲大關,正式進入50+的這一天,做足了準備,即使生日當天仍然只是和家人正常過,簡單吃個蛋糕許個願而已,然而我的Notion上,這兩年,任何地方,都充滿了大大小小50+的身影,大部份的專案和行動計劃,也都跟我的50+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⋯⋯
我的Notion,可說是,為我50+的下半人生應運而生,整個Notion,都是我開始50+人生的神聖儀典⋯⋯
所以之後每一次的聊天,都會站在50關卡往回望,往後看,我想跟妳好好聊聊上半人生和下半人生的不一樣,讓妳能夠努力在現在,想像未來的機會,創造即將相遇的,每一個過去的豐富。
其實我的準備,從45歲就已經慢慢開始,當時的我,還在灑網,大量吸收資訊、消化知識,以及,搜尋和閱讀著每一個,我嚮往的50+人生型態的前輩的生命故事⋯⋯大量的吸收,但只是「謀定」而已,大量的想,Notion還沒有出現可以讓我收網,所以一切都想在我的腦子裡,輸出散在不同的筆記或專案裡⋯⋯直到離開白雁氣功,也就是我離開連續待了將近30年的職場的那一刻⋯⋯其實原本,是準備在白雁氣功蹲滿三年做足了準備後,直接跨過我的50+後再離開職場,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,人算不如天算⋯⋯
站在此時回頭看,才明白老天爺如此安排下送我的禮物~祂給了我充足的時間和充分的機會,徹底的學習和練習《斷捨離》,如果走我原先安穩的計劃中順順的銜接職場事業和50+人生志業,我沒有機會好好的斷捨離,於是,我無法經歷一些必要的經歷,體驗到真實世界絕大多數的人,跨入50+豐盛前必須「先失去」的重要歷程。
這兩年,我失去了每月穩定的收入,這影響著我的財務自主,創造了50+的《十年千萬》。我失去了為工作而必要的人際互動,這影響著我的關係自在,創造了50+的《生命陪伴》。我失去了大量為工作而必須投入的被動學習,這影響著我的成長自主,創造了50+的《跟年輕人學習》⋯⋯所有的失去,才成就了我現在的基礎,只為了創造未來我最想要的,50+下半人生的豐盛和圓滿。
也因為這些失去和重新對焦和專注,我才能更清楚的明白自己過去累積的意義和價值,回扣到前面13封電子報跟大家聊天的每一個想法每一件事,把它想透想清楚,才真的看清楚想明白了,我跨過了50歲的下半人生,到底想要過著什麼樣的生活~其實一切只是簡單的6個字:生命陪伴生命。
每一個人,每一個陪伴,每一次的互動,撕下角色,只是「人」陪伴「人」,生命陪伴生命,這是我最最最期待的50+人生,這也是我所有的努力,包括:
透過一開始的失去,一開始的強迫斷捨離,盤點和釋放過去,享受並專注當下,期許和創造未來~我得以在更深刻的「意識」下,把愈來愈多的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、自己更有熱情、自己清楚明白在追尋的美好的人事物上。我也得以放下許多已經完成的人生責任,更平衡也更從容的,盤點自己還沒有完成的人生責任,在有限並且未知終點的未來,帶著更成熟的智慧,完成這些人生未竟的責任,無時無刻都能自由自在的「出發上路」和「相遇在路上」。
這是我的50+想要的人生,想要能夠呼吸的每一天,愈來愈多的時間,都在做著自己喜歡和想要做的事,不管是「擇其所愛」或者是「愛其所擇」。希望我不管正在做、已經做過,或者未來準備做的任何一件事,都是用「生命陪伴生命」的角度去連結和流動⋯⋯妳的呢?媽媽,妳想要過的50+生活是什麼樣的生活?妳想成為的50+後的自己是怎麼樣的自己?妳希望在妳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回頭轉動這輩子的人生跑馬燈,跑出來的都是些什麼樣的畫面呢?如果50歲的上半人生曾經錯過,那麼50+的下半人生和平凡媽一起,不要再放過⋯⋯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50+的媽媽主動的《斷捨離》的目標和行動可以如何聚焦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當從「斷捨離」的角度出發,這表示要釋放過去的負擔,專注於當下的價值和需要。以下是50+媽媽可以考慮的一些斷捨離的目標和行動,每項目標至少列舉3點具體的行動:
1. 整理家居和個人空間:
2. 減少數位內容和娛樂媒體:
3. 聚焦在興趣和專業領域:
4. 簡化日常生活和時間管理:
5. 賦予物品情感價值:
AI機器人(ChatGPT+Notion Ai)針對50上下兩個人生,切入了人生8大面向不同的聚焦和重點發展如下,媽媽可以參考:
平凡媽的整個Notion,都為50+而生,因為是為自己做,做給自己看的,它沒有那麼美,卻很實用,整個Notion,成為平凡媽這兩年50+人生探索和打底過程中,最踏實且最安穩依靠的「浮木」。
EP136 EBMr33》陪完孩子長大和媽媽老去,50+專心陪自己的彭菊仙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 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 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 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 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 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...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