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13 媽媽曾經想過嗎?這輩子妳想要留下什麼?


媽媽曾經想過嗎?這輩子妳想要留下什麼?(關係自在)

如果我想留下的不只是錢,也不是功名利祿⋯⋯

嗨,Reader:

上一封信,我們談到了夢想,如果有了明確的夢想,這一封信要聊的主題,應該對媽媽來說,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解題了⋯⋯

但⋯⋯真的這麼簡單嗎?

不。盡。然!

為什麼?因為媽媽的夢想,很可能是大愛,也很可能是小愛,無論大愛或小愛,想留給這個世界的,都不會只是一件事一樣東西,趁著我們意識都還很清楚,趁著我們行動力都還很旺盛時,除了把夢想好好想清楚,也把自己想要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什麼,一起好好想清楚吧!對平凡媽來說,這兩個題目是包裹在一起思考的:想要留下什麼,可能成就了我的夢想,而我的夢想,也再次讓我重新聚焦,我真的想要留下這些嗎?我的夢想真的是我的夢想嗎?

同時,不是每一個有夢想的媽媽,都想要在這個世界留下什麼!有些人的夢想,就是盡情在我的體驗這個世界的一切,有一天告別時,所有一切,也就跟著她消失了⋯⋯還有些人,想不清楚夢想,甚至沒有夢想,那麼死亡到來的那一天,也就沒有什麼要留下了⋯⋯但有些人,儘管沒有夢想,卻想留下很多,留下錢、留下回憶、留下愛⋯⋯所以當這兩個題目反覆一起想來又想去時,慢慢的,妳會對自己的人生,更為清楚,更加深刻。

那平凡媽想留下什麼呢?除了之前和大家分享過的媽媽味,我還因為我的夢想,想留下很多故事,想留下我盡可能可以留下的,陪伴很多媽媽,陪伴我的女兒們的,成長的軌跡,就像會自創生命的作品,平凡媽相信也期待,有朝一日,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,這些媽媽味,這些故事,都會長出自己的生命力,繼續往下傳給需要的人,如果傳遞的過程中,它沒有價值了,也就自然而然的,會從這個世界上慢慢消失!

傳遞的過程中,其實,和平凡媽有沒有關係,已經不再重要。

再更深刻的思考,這些媽媽味和故事,背後其實都是「愛」。媽媽味是小愛,想成為陪伴女兒和家人走過生命低谷重要的力量。故事呢?可能是大愛,其實也是小愛,因為所有的,對媽媽的陪伴,其實也都是,將來的某一天,平凡媽對女兒的陪伴⋯⋯所以,當我成為媽媽時,我最想留下的,其實只有愛,而且是無條件的愛,這些愛,只是希望能在有一天我不在時,成為繼續陪伴孩子們的支撐力量底層,成為孩子們走出生命低潮,克服生命難關,面對生命困境和寂寞,始終不缺席的深刻陪伴,一如我的爸爸、我的奶奶、我的外婆,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,愛的支撐、勇氣和力量的來源。

我也終於明白,為什麼每次看到「一個人安靜且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」的故事時,我總是這麼的難過,眼淚忍不住一直流,悲傷可以沈澱翻攪好多天,像是《六弄咖啡館》,像是《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》,像是《台灣犯罪故事》裡的阿傑一個人慢慢的沈進海底時⋯⋯我都感到深深的悲傷,他們都是這個世界上,這個家庭留下的最後一個人,無論生病或意外或自殺,他們的死,一個人,沒有留下什麼,家人留下的一切,也在此,斷了根⋯⋯

那天收到新北市愛幸福庇護工廠募款專刊,裡面看到了一個故事,再次引起我深深的悲傷,但也給了我機會,看到另外一種可能。「留下,不限於血緣;愛,不限於家人!」每一個孤獨的生命曾經的存在,都有其價值和意義⋯⋯

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女生,她叫小孟天使,她在因病截肢前留下了一個皂手印,被保留在庇護工場的牆上永久保存。原本在知名企業擔任平面設計師,25歲的她因為糖尿病導致視力完全喪失,每週洗腎三次更讓她手指頭慢慢變黑、變乾,不得不做截肢手術,加上突如其來的小中風,使得她的生活需要輸椅代步⋯⋯然而最讓平凡媽震憾和捨不得的是,這麼需要別人照顧的小孟,卻完全堅強的自己照顧自己,一個人打理自己的生活,每天還趕到庇護工廠做志工,因為她的爸爸、媽媽、妹妹都已經先她因病過世⋯⋯

這是一個多麼沈重又悲傷的生命,但她選擇了愛,留下她的愛給更多人,更多像她一樣沒有家人照顧的人,她選擇用文字,在媽媽成為植物人的生命最終旅程,每一次當她掙扎於要不要救媽媽的時候,就用文字留下她的掙扎記錄,啟發其他像她一樣的,小小年紀就需要承擔家人生死之重的,每一個小天使⋯⋯

我相信台灣,及至這個地球的每一個角落,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小孟天使,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很脆弱的消失了,但也很堅強的留在曾經被她的生命深深啟發或鼓舞的人的心裡⋯⋯所以要留下什麼呢?其實一個又一個生命的連結和流動,不管有沒有血緣,很多時候其實超越血緣的,留下最深刻的,都是愛⋯⋯即使留下錢,留下資產,也都會因為有愛,而變得意義非凡!

所以, 再次想一想妳的夢想,再次想一想妳要留下的愛,妳會更珍惜妳還活著,還能自在呼吸,還能自由移動的每一天;妳會感恩,感謝身邊的每一位天使,感念歷經的每一個境遇,無論「幸與不幸」,都是福!!

於是,妳可能會開始,更珍惜妳的人生,對妳的人生,注入更多的希望,投入更多的情感,把珍貴而稀有,而且不確定哪一天會突然消失的時間和生命,「浪費」在值得珍惜的人事物上面,而不要浪費在,不值得的人事物上面。

或許,妳可以跟平凡媽一樣,開始準備妳的「生前告別式」,定期想、隨時想,在妳活著的時候,時時提醒著自己,最後的那一天,我希望誰會在我身邊?我希望他們會用什麼方式和我告別?我希望在我闔上眼睛,大腦和心跳斷線前的那一刻,清楚的知道,我留下了什麼,可以給我愛的,和愛我的人,那份深深的愛的陪伴?!

或許,妳還可以再多想一點點,西方文化在生前思考的墓誌銘,也可以成為妳,思考妳的夢想、思考妳想留下什麼、思考妳的生前告別式時,可以幫助妳思考的神隊友⋯⋯因為那只剩下一句話了,那句話代表著妳的一生,也代表著,不論妳留下了多少東西,那些東西的總合!

和平凡媽一起吧~一起想我們的夢想,一起想我們要留下什麼給這個世界,一起想我們的生前告別式,一起想我們的墓誌銘⋯⋯由死向生⋯⋯當我們開始想,甚至愈想畫面愈清晰,愈想腦袋愈清楚時,相信我,妳的世界會開始變色,妳的人生,也會開始變得不同,很多原本妳很在意的,都能放下了,但很多原本妳在意卻一直被妳捨棄或暫時擱下的,妳會知道,它才是重要的,它才是值得妳投入所有,好好珍惜和守護的,這輩子的根⋯⋯
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
媽媽的責任和愛可以留下什麼呢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
媽媽可以為「愛」留下錢、留下回憶、留下影響孩子一生的價值觀,這些「留下」,媽媽可以在生活中的不同階段做足準備,以下是一些建議:

  1. 留下充滿愛的錢-生前做好遺囑和遺產規劃:
    • 開始時機:遺囑可以隨時起草,但當有重大變動(如家庭成員增加、財務情況改變)時,應該優先考慮更新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確保遺囑是最新且反映真實情況的,每隔幾年就檢查一次是否需要更新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生了孩子的第一天,我就寫好了留給孩子的遺囑,那只是一封信;後來隨著孩子長大,包括保險、包括DNR、包括預立醫囑⋯⋯這所有的思考,都不只是錢,一定別忘了愛!
  2. 留下充滿愛的託付-信託、生前贈與和教育基金:
    • 開始時機:可以在資產較大且穩定時期考慮,但需要謹慎考慮。教育基金則可以在子女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,包括投資和保險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考慮定期檢查資產狀況,根據需要進行調整。持續投入,確保教育基金足夠支援子女的學業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一般小資家庭,可以在孩子大學甚至結婚前開始思考並分批執行;高資產家庭,則委託專業提早進行規劃,如同遺產,不要只是錢,更難和更需要用心的,是愛!
  3. 留下充滿愛的故事-家族紀錄和回憶:
    • 開始時機:隨時開始記錄,特別是當家人有新的里程碑或重要事件時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持續不斷地紀錄,定期整理和更新家族相冊、影片等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這和錢無關,是最珍貴的家族資產,孩子小時,平凡媽就拍了很多照片,寫了很多文章,但是散落在不同的地方,備份再備份⋯⋯為了避免意外和萬一,如果什麼都被燒掉了,所有備份都打不開時⋯⋯平凡媽每5年做一本相冊給女兒,直到她們20歲成年,這一本,是平凡媽身為媽媽,送給女兒最重要的嫁妝之一⋯⋯不過現在有Notion了,所以所有一切,哈哈,平凡媽還會慢慢再整理到Notion上:P
  4. 留下充滿愛的提醒-寫信或錄音訊息:
    • 開始時機:可以在任何時候開始,但最好在健康狀況良好時進行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可以在特殊節日、生日或家庭聚會時寫信或錄音,創建多個訊息以覆蓋不同的情況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這些提醒和軌跡,散在每一年的紅包,重要時刻的卡片,以及每5年做一本的相冊裡;平凡媽的好朋友小蝸牛非常鼓勵父母留下家書給孩子們,或許,這是在平凡姐妹20歲之後,平凡媽要啟動的新計劃⋯⋯但其實,平凡媽的EBM,裡面的每一個PODCAST節目,網站的圖片文章,YouTube裡的每一隻影片,都是要留給平凡姐妹的家書和語音,及至我在做的每一個選擇,示範給姐妹看的每一個背影,其實都是平凡媽的家書。平凡媽正在啟動的新計劃,是受到樊登分享的一本書影響,幫姐妹找好「乾媽團」,有一天我突然消失了,透過乾媽團,媽媽的愛和媽媽的提醒和示範,依然會在姐妹的生命裡,繼續連結,繼續流動。
  5. 留下充滿愛的價值觀-家庭傳承計劃:
    • 開始時機:可以在家族有特殊傳統或價值觀時考慮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隨著時間推移,隨時更新和調整計劃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這可真是無所不在啊,包括每天的晚餐時間,包括平凡媽要留下的媽媽味,包括,每一次和家人和親友之間,用心的生命陪伴!
  6. 留下充滿愛的告別-生前告別式:
    • 開始時機:想到的時候隨時開始。
    • 分階段進行:隨著時間推移,隨時更新和調整計劃。
    • 平凡媽建議:每一個人的生前告別式都可以不同,完全發揮自己的特色,也可以和夢想結合,像平凡媽的生前告別式,就結合了徒步全島,甚至徒步全球的夢想,而且從現在開始,隨時都在進行生前告別式,對每一個人,尤其是久久未見或很久才能再一次的老朋友,每次見面,我都當成是最後一次般珍惜,在心裡默默的「告別」。 我看過很多種生前告別式的做法,像平凡媽算主題式的生前告別,沒有儀式,也有人喜歡設計特定儀式,比方說一直想當機長開飛機,這輩子無法圓夢,就設計機長開飛機的主題式生前告別,也有人設計演唱會或演奏會、有人開畫展、有人做公益慈善、有人來趟自然深度旅行、有人登山在美麗星空下告別,還有人只是簡單的播放影片,像歐美的家庭,邀請親友野餐或聚餐,分享交流和主辦人這輩子精彩動人的交集和互動故事⋯⋯

我的Notion神隊友這樣幫我:

認識Notion的時候,正是我準備跨進50+人生下半場的時候,於是透過他,我清楚的整理了自己的上半人生,也高效的完成了我的下半人生的「願望清單」、「夢想板」、「SWOT」、以及我的「生前告別式」和「墓誌銘」,重點是,想改就改,還可以把修改的版本全部留下來,這也是一種成長的路徑記錄,不是嗎?

EBM能量三角加碼學:

EBM用聲音陪伴妳:

EP94 EBMr09》因為債發現更多愛的黑媽

EP101 媽媽,我們一起,By Heart 重新出發!

如果想要走捷徑,歡迎預約我的60分鐘免費諮詢,我們直接用一對一教練方式,陪伴妳走出當下困境,享受成為媽媽~

https://calendar.app.google/5Aqgn3AzHDDC4aNw8

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
Read more from 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
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 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 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 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 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 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...
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