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o.12 當了媽媽以後,我還能擁有自己的夢想嗎??


當了媽媽以後,我還能擁有自己的夢想嗎??(成長自主)

媽媽不只值得擁有夢想,而且只要願意,媽媽絕對可以實踐夢想!

嗨,Reader:

我們前兩週聊了記帳、聊了預算,解決了實踐夢想最底層的財務基礎後,我們這週要來談夢想~

一樣的,聊天前我們先來定義什麼是「夢想」?讓我們可以很快的聚焦並且形成共識,在同一個軌道上對話⋯⋯

而平凡媽心裡的夢想符合下面的樣貌:

  1. 夢想可大可小—很多人覺得夢想一定要很大,才叫做夢想,但平凡媽心裡的夢想好多啊,而且有大夢想,也有很多很多的小夢想。或許有人覺得,小夢想怎麼可以算是夢想呢?比方想陪媽媽一起去宜蘭小旅行⋯⋯這不過是個小願望而已!但在平凡媽心裡,這個小願望是「回家好好陪伴媽媽」這個大夢想的一個點,當一個又一個的點累積和凝聚後,行動埋在心裡,目標看在前方,大夢想也就慢慢不知不覺自然而然的實現了⋯⋯所以願望也好、夢想也好,對平凡媽來說,這「小」,其實一點也不「小」,再遠大的夢想,永遠都是從腳下的那一小步開始出發,然後一步又一步的,小小步的前進,最終自然而然的到達夢想的彼岸!
  2. 夢想可近可遠—很多人覺得夢想一定要很遠,才叫做夢想,尤其是七年級以前的世代,小時候作文寫的「我的夢想」,大部份都是長大後的職業,或者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想像和想要⋯⋯但我看到的,身邊很多的朋友,當夢想太遙遠時,要不就是放棄了,因為怎麼追都追不到,算了⋯⋯要不就是忘記了,當柴米油塩醬醋茶的生活慢慢鬆一點了,想起來,自己也老了,也就自然而然的選擇放棄了⋯⋯所以不要太遠,人生的每一個階段,甚至醒著的每一天,我們都可以有夢想,就像上面分享的,夢想可大可小,因為它能小,所以它可以很近,近在眼前,只是你有沒有感覺到,它原來就在你的身邊?!
  3. 夢想可隨時拿起,也可以隨時放下⋯⋯但是請不要放棄!尤其是,真的不要因為妳成為了媽媽,就主動選擇或被動壓迫下,放棄了自己的夢想,請相信平凡媽,而且不只平凡媽,有著更多更多的媽媽們(平凡媽會努力邀約在《享受成為媽媽》的PODCAST節目裡分享她們的追夢故事)因為夢想而更愛她們自己,因為更愛自己,所以可以享受成為媽媽,從成為媽媽的第一天起,始終如一!!
  4. 夢想可以是具體的,也可以是抽象的⋯⋯唯一要確定的是,妳是為自己而做的,妳做的事是妳自己喜歡的,不是為別人而做,也不是要做給別人看的~不論是興趣、愛好、使命,甚至責任⋯⋯妳是為自己做這件事,為自己追夢,為妳自己的人生,寫下妳自己想要的定義和墓誌銘,成為妳最想成為的自己。所以因為造夢、因為追夢,妳的人生開始有了破框的挑戰和成長,妳開始從中認識自己,發現一個可能不曾發現過的自己,開始創造自己,養成一個自己從來沒有想到真的可以成為的自己~這一路上或許挫折、或許辛苦、或許焦慮甚至害怕,或許非常非常疲累,妳可能不時地在懷疑自己⋯⋯但每破了一個關,每爬過一座山頭,妳就會慢慢的發現並且感謝,那個始終陪著自己追夢的自己,有多麼棒,多麼珍貴啊!

說了這麼多,妳有看到一點點,自己夢想的樣貌了嗎?如果還是沒有,不焦慮、不緊張,更不要因為不知道自己的夢想就完全否定自己的人生,妳很可能只是因為「專注於照顧家庭」、「錯誤認知社會期望和角色定位,以為媽媽就要犧牲自己成就家人,不該有夢,或者不需要有夢」、或者「因為妳的媽媽沒有夢想,妳自己也錯誤的認知媽媽角色,以為當了媽媽就是要自我放棄和犧牲」,還是現實壓迫,就是「缺乏時間和資源」,不得不暫時放下自己,放下自己的夢想⋯⋯

注意哦⋯⋯是「放下」,「暫時」放下,不是放棄!!!

當然,如果妳覺得沒有夢想的妳也可以過得開心,只要一生順遂妳的人生也很美好,那真的很棒,因為對平凡媽來說,這樣對「平凡人生」的期待和滿足,本身也是一個夢想,記得嗎?我們的夢想沒有大小、沒有遠近,只是成為妳最想要成為的自己。

所以趁著或著說「利用」發現夢想、定義夢想的過程,重新好好認識自己吧!妳以為妳要的,是真的妳想要的嗎?妳的人生喜歡什麼?這個喜歡到此為止了嗎?還有其他更多的,讓自己更深投入或影響範圍更大的可能性嗎?發現和追尋自己的夢想,這絕對是一個好機會,讓妳重新探索和發現自己。通過下面的幾個步驟,重新連結到自己的夢想和喜好,讓夢想帶著妳發光發熱,體驗可能完全不同的,另一種人生選擇!

怎麼造夢和追夢,最後可以從容的圓夢呢?其實不用太難,就回到管理學上的PDCA就好🙂

Plan 規劃:這是任何專案的起步,也包括「夢想」專案的起步。已經知道自己夢想是什麼的媽媽,很棒,妳可以出發的比較早、比較快、比較輕省,出發吧~妳可以直接畫出自己的夢想板,或者像平凡媽一樣,借助Notion神隊友的助力,在Notion上整理好妳的所有夢想,規劃出想要實踐的時間點,然後每一年在Notion上畫出妳的夢想板,再把夢想具體落實的拆解到Notion上的專案資料庫、行動資料庫,最後下放到每天的行事曆資料庫,這樣妳的每一天張開眼睛時,就都在實踐夢想的道路上了⋯⋯

如果妳還不清楚自己的夢想,甚至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需要有夢想,沒關係,起步慢一點、晚一點,不代表追夢和圓夢的過程會比較辛苦、比較不順利⋯⋯只要想清楚就好了。

為了這個「想清楚」,妳需要花點時間重新認識自己,重新釐清並且反思,自己過去的偏好和興趣、曾經做過什麼事會讓自己感到充實和快樂,什麼事曾經激發自己的激情和創造力,什麼事會讓自己埋頭苦幹陷入心流狀態不在乎世界發生什麼變化,即使孤獨一個人也不會感到寂寞,什麼事只要說起來、做起來就會讓自己眼裡有光⋯⋯

這些反思,都可以幫助妳重新連結到自己內在最深度的渴望,就是薩提爾冰山理論最底層的自我實現,進而,開始自己造夢、追夢和圓夢的美妙歷程。

如果向內反省和重新認識自己後還是找不到著力點,那就往外探尋,試著去探索更多的新興趣,媽媽最大的福利和權力就是,可以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重新再「長大」一次,和孩子一起嘗試妳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新事物和新活動,陪著孩子一起拓展自己的興趣,甚至發現新的愛好。

我認識好多創業媽媽,創業項目都不是自己原來的學習和專長,而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,意外的發現和投入。妳可以透過陪伴孩子自學、共學,或者自己上課,加入不同主題的俱樂部或社群組織,還有最簡單的透過閱讀,或是在Notion神隊友的陪伴下,有系統的在線上搜尋免費或付費的各種資源,重新深度探索這個世界,和世界重新連結。

發現夢想的種子後就要開始往下一個步驟前進,在進入下一個步驟前,請盤點你手邊已有的時間和資源,同時確認你手邊沒有的時間和資源,開始設定目標擬定計畫~千萬不要被自己的過去和現在侷限,我非常相信吸引力大神和《牧羊人少年的奇幻之旅》,知道自己有什麼很重要,知道自己沒有什麼更重要,沒有的,就說出來寫下來,向世界許願吧~只要你沒有因為「沒有」而放棄,願大力大,你的夢想會幫你找到它需要的資源,把那些資源吸到妳身邊的,就像當媽媽的一定聽過一句話:妳的孩子會自己帶財來⋯⋯

Do 行動:為了讓妳的目標更接地氣,記得,要把它分解成小步驟~原本我就有這樣的習慣,開始使用Notion後,這樣的習慣被落實的更徹底,我每天VS每個夢想的Notion循環是這樣的~行事曆-行動/任務-專案-夢想板-專案-行動/任務-行事曆⋯⋯

請把頭和尾的行事曆接起來,它就成了一個圓的循環,而不只是子彈筆記裡的單向拆解。我常掛在嘴邊,我可以由上而下,從夢想拆解到行事曆日常行程,也可以由下而上,從行事曆行程去關聯回我的夢想。不論怎麼拆,我每天睜開眼睛,都在往圓夢的路上前進著⋯⋯

舉個例,我的夢想之一是徒步台灣全島,於是我可以把這個大夢想畫在夢想板上,然後透過Notion獨有的關聯功能,把這個夢想拆解成10-20個專案,比方其中之一是,「徒步走遍雙北」。接著我再把我的專案更細的拆解成任務,走遍雙北菜市場、走遍雙北公園、走遍雙北校園、走遍雙北⋯⋯在每個任務下,我就可以再拆更細壓到我的行事曆日程上,比方走遍雙北菜市場,這個週末去新埔市場,下個週末去公司旁邊的雙聯市場⋯⋯每個週末都在圓夢,每個週末都有新的發現!

反過來,我要怎麼由下而上呢?設定專案目標和計劃拆解時,一定會漏,因為我們都不是做已經熟悉的例行工作,所以專案邊進行,妳會成長、妳會因為經驗變多專業變厚,開始出現更多有意識的覺察⋯⋯於是有一天,我和朋友約在一家很文青的老屋翻新咖啡廳,我就在行事曆上加了這個行程,並且把它關聯回任務資料庫新增「走遍雙北老屋翻新文青咖啡廳」的任務,再把這個任務關聯回「徒步走遍雙北」的專案,於是關聯這個專案的夢想板,追夢的分數又高了一點點⋯⋯

是不是太有趣了呢?!

經過Notion神隊友的幫忙和拆解,再大的夢想都可以變得很小,再小的實踐都可以關聯回很大的夢想;再遠的夢想都可以變得很近,反之,再近的夢想都可以延伸到很遠~Notion是不是讓夢想實踐和落地的路變短變細變得更有趣了呢!

行動的過程千萬不要悶著頭做啊?!隨時向Google大神或臉書大神求援,也不要錯過妳身邊許許多多的支持和支援網絡,包括EBM,只要不覺得孤單寂寞,孤獨將成為妳成就夢想的路上最忠實的好朋友!

最後兩個步驟Check 查核 Act 修正,就是妳的夢想最終能不能達標的關鍵了(其實四個步驟每一個步驟都很關鍵),透過Notion神隊友層層關聯的設計,妳將很容易進行查核和修正,也能隨時隨地確認,你的夢想被實踐了多少~平凡媽最常用也最好用的修正,就是,簡單拖拉,把行事曆上做不完的行程「往後延」⋯⋯但是因為清楚知道自己一直在夢想的路上前進著⋯⋯所以即使有時慢,有時卡關動彈不得,也不會再像過去的自己,完全身處在一片迷霧或嚴重的卡關中,覺得異常焦慮,而且「延誤」或「取捨」的罪惡感爆棚!

準備好了嗎?快跟平凡媽一起,讓Notion做妳最好的朋友、最忠實的支持者,陪妳一起逐夢踏實吧!如果妳還不知道Notion是什麼?或者是妳已經知道了但是遲遲沒有開展出下一步行動~這裡,和平凡媽一起共學共玩Notion吧,它真的可以陪伴妳改變妳的人生! 立刻學~立刻自創Notion神隊友~
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
不同生涯階段的媽媽,要怎麼樣找到自己的夢想呢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
首先,可以透過下面8個步驟加持,慢慢探索發現自己的夢想,包括:

  1. 大量閱讀、深度閱讀
  2. 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
  3. 尋找一對一導師或教練指導
  4. 透過各種型式的課程學習
  5. 學會時間和金錢管理
  6. 學會和家人好好溝通
  7. 盡力爭取家人的支持
  8. 尋求比妳更專業或更有經驗的人做專業諮詢

當不同階段的媽媽想要實踐自己的夢想時,以下是一些更具體的逐夢建議:

新生兒媽媽:

  • 利用寶寶的睡眠時間:媽媽可以利用寶寶的睡眠時間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夢想。這段時間可以用來閱讀、學習、寫作或進行其他自己喜歡的活動 ◦
  • 尋找彈性工作選項:媽媽可以尋找彈性的工作選項,如在家工作或選擇靈活的工作時間。這樣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,同時釋放時間追求夢想。
  • 尋求支持和協助:媽媽可以請求家人、伴侶或朋友提供幫助和支持,以便有更多的時間專注於自己的夢想。

小學生媽媽:

  • 制定日程計劃:媽媽可以運用Google行事曆或Notion制定周密的日程計劃,包括家庭事務、孩子的活動和自己的夢想。這樣可以確保時間分配合理,並有足夠的時間追求個人目標。
  •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:鼓勵孩子培養獨立性,並鼓勵他們參與家庭事務和自我管理。這樣可以釋放出一些媽媽的時間,讓自己有更多的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。
  • 利用家人支持:家人可以提供幫助和支持,例如照顧孩子的時間,讓媽媽有時間專注於自己的興趣和夢想。

空巢期媽媽:

  • 自我探索:空巢期是一個重新探索自己興趣和夢想的良好時機。媽媽可以花時間反思自己的興趣和激情,並尋找「重新追求」這些夢想的機會。
  • 追求學習和進修:媽媽可以報名課程、參加工作坊,或者進一步的學習和進修,以追求自己感興趣的領域。這樣可以增加知識和技能,並開拓新的可能性。
  • 尋找志同道合的社群:尋找與相同興趣的人聯繫,參加相應的社群組織或俱樂部。這樣可以與他們交流、分享經驗,並獲得鼓勵和支持。

無論在哪個階段,媽媽都可以利用時間管理、家人支持和探索自己興趣的方法來實現夢想。關鍵是給予自己時間和空間去發展,並且相信自己的價值和能力。

我的Notion神隊友這樣幫我:

永遠都記得在Notion上,用Canva第一次畫出我的夢想板的感動和興奮,現在,這塊板子是我的電腦桌面,每天我都要看看它,算算我和它距離有多遠⋯⋯

這是我2023的夢想板~為了2038的夢想打地基,努力達成《十年千萬》目標中!一起加入我們?通關密語:共好L

EBM能量三角加碼學:

EBM用聲音陪伴妳:

EP130 EBMr30》用愛和智慧陪伴先生一路創業圓夢的行銷媽媽林靈姝

EP128 EBMr29》陪孩子旅行中扎根自己夢想的導遊媽媽吳怡蓓

EP69 妳的人生到此為止了嗎?媽媽的兩種人生價值觀選擇⋯⋯

如果想要走捷徑,歡迎預約我的60分鐘免費諮詢,我們直接用一對一教練方式,陪伴妳走出當下困境,享受成為媽媽~

https://calendar.app.google/5Aqgn3AzHDDC4aNw8

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
Read more from 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
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
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 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 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 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 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 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...
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