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,妳真的知道要怎麼樣愛自己嗎?(成長自主)
光留MeTime時間,只是為「愛自己」開了一扇小窗而已⋯⋯
嗨,Reader:
上一週,我們練習一起自創神隊友,妳找到自己的神隊友了嗎?有了神隊友之後,下一個動作,就是回來「愛自己」,讓自己可以在神隊友的陪伴下,用最優雅的姿態,接住這個世界、接住最愛的家人,也接住妳想要陪伴照顧的每個人,當然,也一定要好好接住⋯⋯妳自己~
心理學大師佛洛姆在《愛的藝術》一書中強調:「自私的人確實不能夠愛別人,但是他們同樣不能夠愛自己。」
很多人會把「自愛」和「自私」混為一談,但事實上,自私的人並不懂得愛自己,而真正自愛的人通常並不自私。唯有當我們能夠好好愛自己,足夠自律和自愛時,我們也才有能力和餘力,可以好好照顧,好好愛身邊的其他人。
凡事先清楚定義,我們才能讓聊天聚焦,更有效率的一起完成共學的目的。
所以,媽媽,網路上一堆內容都在談愛自己,任何人生命故事的最終體悟和提醒,也都可能是愛自己,那麼,妳心裡的「愛自己」到底是什麼呢?
大部份能免費搜尋到的網文第一步,就是要妳留下「Me Time」時間,MeTime時間很基礎也很重要,但不要為了MeTime而MeTime,一如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事,就像「錢」,賺錢很重要,因為錢雖非萬能,但沒有錢萬萬不能,可是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交換美好的生活,所以千萬不要為了賺錢而賺錢,最後毁掉你的美好生活⋯⋯
所以不要被「MeTime」框住或綁架,隨時,妳都可以停下來,認識自己、瞭解自己、享受自己、愛自己⋯⋯關鍵在於,妳是否記得還有自己,隨時跟自己對話,可以堅強但不要逞強,隨時提醒自己,自己也需要被照顧,需要停下來,好好的喘一口氣、需要不停止的學習,讓自己成為更想成為的自己⋯⋯
這個意識凌駕於一切,其他就只是時間問題。媽媽的角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,在孩子離巢前,妳很難再把自己始終放在第一優先順位,即使空巢期,妳自己的順位突然往前移動,妳能好好陪伴自己的MeTime時間突然大幅增加,也還是會有老伴陪妳一起,度過重新追尋自我的50+下半人生,所以只需要「有意識」的記得「自己」的存在,隨時接納已經盡了全力的自己,接納不夠完美和還不夠完整的自己和現實,就算忙到擠不出MeTime時間,妳都能好好地陪伴自己度過人生長長短短時晴時雨的各個階段,在不同的人生處境下,都能好好的愛自己。
意識明確了,其他的一切就簡單了,包括:
上面的每一個環節,都可以透過「終身學習」不斷成長精進,都不是天方夜譯,是可以靠我們的認真和努力,慢慢累積我們想要累積的實力和智慧,慢慢成為我們更想成為的自己~
比方獨立的經濟實力這件事,妳就可以做這些事,讓自己不斷再精進:
讓我們再回到EBM能量三角,記得三個重要端點嗎?關係自在、成長自主、財務自由~讓我們從財務自由開始,先打好自己的自由底盤,下一封信,我們來聊記帳:)
One More Thing⋯⋯平凡媽和ChatGpt聊天結論⋯⋯
如果媽媽想要透過閱讀和課程好好愛自己,可以看什麼書、上什麼課呢?Ai建議平凡媽編修補充:
閱讀計劃的書籍推薦:
上課進修計劃的課程推薦:
原本,我是一個貪心的不放棄自我實現,所以凡事講求最高效率的媽媽,這讓我的「愛自己」,很難有時間和空間,跟自己好好的、慢慢的對話,直到將近兩年前,我開始黏著Notion⋯⋯每天,寫感恩日記的時候,我不只記錄下每天的成長和省思,更習慣了每天空下一段時間,跟自己好好對話,於是那些關於自己的模糊感覺、複雜情緒、深刻思考,或者是認知推翻⋯⋯我都強迫自己,把過去無意識的,糊在腦子裡一片,事情過了也就忘了的感覺,變成現在有意識的,每天累積和成長的生活點滴,或段落文字、或對話記錄、或者只是一段語音、一張照片,或者一則社群貼文⋯⋯
開始用Notion後,我比以前的自己,更愛當下的自己、過去的自己,以及未來的自己了!
EP103 由內而外強大自己,媽媽,我們都可以活得好好的⋯⋯
EP92 EBM07》陪孩子一起長大的攝影師媽媽Ocean
邀請您訂閱《EBM-Enjoy Being Mother 享受成為媽媽 🥰》電子報,讓平凡媽在未來的52週,手把手的陪伴妳,在成為媽媽的過程中,一起共學共好共成長,享受成為媽媽~
在你們家裡,也總是存在著「第三者」的問題嗎?(關係自在) 善用抽離和退位思考,化三角衝突為三角溝通 嗨,Reader: 學會了轉化自己的罪惡感,也學會直視自己的委屈,從中深堀出委屈的根源,讓自己更有力量接住外界的衝擊後,站在一層又一層向內探尋的基礎上,我們終於可以開始更多的向外探險了😊 古有明訓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」,家庭是個人之外最小的群體單位,也是每一個人向外探險的第一圈,所有人在群體中的矛盾和衝突,在家裡都可能發生,而且往往因為家人是最親密的人際關係,不管是基於信任或依賴,家人之間的委屈和衝突受傷的程度,常常會比第二圈以後的外部群體生活所受的傷害再倍數放大⋯⋯ 所以學會好好愛自己之後,第二步必須學會好好愛家人,但是怎麼愛呢? 尤其是, 當家人不再只是「你和我」兩個人的世界而已,家裡還多了孩子、多了姑嫂、多了公婆或任何兩個人以外的第三者。 對,影響家庭關係的,不只是外遇的小三,其實在家庭裡,小三的問題也一直存在著,只是這個「三」,可能在不同的角色和關係中轉換,不斷換人扮演,換人衝突,心理學上,我們用家庭中的「三角關係」來定義。...
在家庭互動中,媽媽總是覺得自己很委屈嗎?(關係自在) 學習Satir,讓我慢慢從委屈中昇華,學會更愛自己,也學會更愛別人! 聊完罪惡感之後聊什麼呢?我想先聊「委屈」⋯⋯ 為什麼是「委屈」,因為在Satir的應對姿態中,平凡媽本人是偏向「討好型」的應對姿態,所以學習Satir之前,我的委屈很多很多,加上又不喜歡抱怨或取暖,所以這些委屈都習慣自己往肚子裡面吞,但是沒有消化硬吞的委屈,吞久了、吞多了,就變成深藏於身心靈裡的病變細胞,最後其實會生病,只是我幸運的是,還沒有嚴重到病發前,就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和學習Satir。 其實不只「討好型」的應變姿態會有委屈,其他的「指責型」、「超理智型」、「打岔型」一樣會有委屈,只是自我覺察和認知的深淺不一,同時轉化委屈的方式、投射和反應的方式也不同。 所以人人都有委屈,事事都可能委屈,問題是妳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委屈的發生,怎麼看待自己的委屈,怎麼處理自己的委屈,又回到那八個字「面對、接受、處理、放下」。...
要怎麼樣才能放下,隨時跳出來的罪惡感呢?(關係自在) 正念當下,帶著感恩的心,愛這個世界,更要好好愛自己! 嗨,Reader: 上一封信的分享,我們直球對決,面對了現代生活,尤其是這兩年開始迅速擴大的Ai焦慮,這一次我們回到媽媽身分最根本,也最容易碰到的問題,來,我們來一起解決「媽媽的罪惡感」! 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罪惡感,但是媽媽特別容易有罪惡感,尤其是東方文化下的媽媽⋯⋯為什麼? 因為「文化期待」,還因為「自我期待」。 東方的女性,如果選擇成為媽媽,她就開始承受一個「既定」的角色和形象—溫婉、堅強、相較於爸爸扛下一個家外部所有壓力,媽媽要扛下一個家內部所有壓力,然後把自己放在最後,如果資源不夠,永遠最先犧牲的是自己,因為為母則強,因為母愛是無條件的愛。 不過這已經是過去的媽媽⋯⋯ 現在的媽媽呢? 依然為母則強,依然母愛是無條件的愛,但⋯⋯ 可能因為媽媽受了教育不想放棄自我實現,或者因為結婚後選擇住在台北天龍國,不得不和另一半成立雙薪家庭,和爸爸一起扛起,或分擔部份的,一個家庭外部的所有壓力,但同時,媽媽卻依然要扛起一個家庭所有的內部壓力,而且沒有地方可以轉化或釋放。...